人民網華沙12月17日電 (記者李增偉)由布加勒斯特中國文化中心、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共同主辦的“中國故事”系列講座——《漢字——富有人文精神的符號》于12月13日在布加勒斯特中國文化中心成功舉辦。來自羅馬尼亞政界、學術界、教育界、商界、新聞界等人士,以及羅馬尼亞3所學校的師生共100余人出席。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文化參贊張麗麗、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趙奎偉、布加勒斯特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徐寧波、羅經濟創(chuàng)業(yè)和旅游部顧問丹古麗亞參加活動。
圖為觀眾欣賞帶有“你好中國”標識的皮影展示。 布加勒斯特中國文化中心供圖
遼寧省圖書館(遼寧省古籍保護中心)館員陳浮以漢代許慎在《說文解字》中對漢字的生成屬性歸納的六書造字法為出發(fā)點,從漢字的字意,漢字的色彩美、畫面美和空間感,漢字中雙聲、疊韻、疊字的音樂美、音韻美,漢字的諧音文化四個方面講述了漢字的文化內涵。為了讓羅馬尼亞觀眾加深理解,陳浮選取了淺顯易懂的例證。比如在談到象形字時,他以漢字“日”“月”為例,并配以生動的圖片,通俗的語言,一步一步地闡釋這兩個漢字的由來?,F場觀眾紛紛點頭表示理解。
圖為身著兩國民族服飾的演員進行互動表演。 布加勒斯特中國文化中心供圖
圖為舞蹈表演《袖》。布加勒斯特中國文化中心供圖
講座末尾,陳浮現場展示漢字書寫,并邀請感興趣的觀眾上臺體驗。羅馬尼亞觀眾踴躍報名,在陳浮的指導下手握毛筆,筆鋒流轉,一個個生動的漢字躍然紙上。
現場觀眾中也有正在學習中文的羅馬尼亞學生,他們表示,通過講座對中國文字及傳統(tǒng)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,也從中受到激勵,語言的學習需要久久為功,穩(wěn)扎穩(wěn)打,將來一定更努力學習中文。還有觀眾是第一次接觸漢字,他們表示,漢字的構成非常有意思,就像畫畫一樣,以后有機會愿意了解更多關于中文的信息。
圖為羅馬尼亞小學生在現場體驗烙畫。 布加勒斯特中國文化中心供圖
講座結束后,觀眾們欣賞了中國傳統(tǒng)民樂舞蹈,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烙畫、皮影技藝。
來自羅馬尼亞馬拉切尼市的小朋友為觀眾帶來了精彩表演。身著中國傳統(tǒng)服飾與羅馬尼亞傳統(tǒng)民族服飾的表演者親密互動,成為現場最亮眼的畫面。
北疆新聞:內蒙古自治區(qū)重點新聞網站(客戶端),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(yè)中心旗下國家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采編發(fā)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(客戶端)。
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,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,轉載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,并附上原文鏈接。
二、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(作品)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,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,聯(lián)系郵箱:bjwmaster@163.com。
版權聲明:北疆新聞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-1
Copyright © 2016-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15120200009-1蒙公網安備:150105020012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