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前兩年外出打工,家里的地租給親戚,承包費每畝不到180元,現在由村黨支部統一改造后流轉給企業(yè),流轉費漲到了每畝600元,還能在家門口做營生,這日子過得舒心多了……”談到高標準農田以工代賑項目帶來的變化,包頭市土默特右旗海子鄉(xiāng)苗六泉村村民馮文正高興不已。
日前,在土默特右旗黨建引領以工代賑觀摩活動現場,海子鄉(xiāng)黨委書記賈剛分享以工代賑工作經驗,“我們采用以工代賑方式在7個村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,項目建設前后,各村黨支部動員村民參與水電安裝、滴灌維護、除草、追肥等工作,帶動了村民增收?!?/p>
這是土默特右旗聚焦推深做實抓黨建促鄉(xiāng)村振興,大力拓寬以工代賑路徑的生動實踐。
該旗按照“黨委牽頭、資源互補、成果共享”的原則,制定印發(fā)黨建引領以工代賑促進農民群眾就業(yè)增收的工作方案,明確目標任務、責任分工和實施步驟,讓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改革發(fā)展帶來的成果。2024年,共計登記有務工需求人員5400人,組建勞務隊67支,實施農業(yè)勞作、道路養(yǎng)護、衛(wèi)生保潔等“以工代賑”項目77個,著力解決農村群眾務工零散、無序、缺乏保障等問題。
全旗各鄉(xiāng)鎮(zhèn)積極組建黨建聯盟、選聘“名譽村長”,與各部門單位、企業(yè)及項目方建立密切聯系,蘇波蓋鄉(xiāng)東老藏村、溝門鎮(zhèn)沙兵崖村等村黨支部充分發(fā)揮基層黨組織戰(zhàn)斗堡壘作用,主動對接村民,積極協調6家社會投資類企業(yè),讓村內700余人就近就業(yè),推動用工側適宜性崗位需求和務工側供給“雙向奔赴”?!斑^去招的人員流動性大,現在可好了,周邊鄉(xiāng)鎮(zhèn)黨委牽頭搭線,村黨組織積極動員,統一培訓后的村民上手快、好管理,5000多元的月工資,吸引了不少人?!眱让晒湃R斯特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項目經理說。
此外,該旗圍繞種植養(yǎng)殖技術、農機具服務、電工技術、計算機操作等,加強以工代賑培訓,采取“集中講授+崗位實操”的方式,對有意愿參加務工的群眾進行勞動技能和安全生產培訓,推動村民從“勞力型”工種向“技術型”工種轉變。
土默特右旗委常委、組織部部長趙宏告訴記者,推行黨建引領以工代賑以來,黨組織與村民以此為紐帶,構建形成連心連責連利的共同體。群眾通過參與項目建設、日常運營和到企業(yè)就業(yè)等方式得到實惠,既加深了他們對黨和政府工作的理解支持,也激發(fā)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識,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充分彰顯。各村通過土地流轉、農業(yè)規(guī)?;洜I等方式,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合計1000余萬元,個人和集體“雙增收”,以工代賑的“小項目”全面激發(fā)鄉(xiāng)村振興“大潛能”。
各級黨組織全程為群眾保駕護航,上崗前,圍繞以工代賑崗位數量占比、村民勞務報酬金額等內容,為村民解疑釋惑;過程中,黨員干部不定期對實施情況進行監(jiān)督和檢查,督促項目進展;結束后,村黨支部總結研判約定事項兌現、就業(yè)增收及群眾反響等情況,通過閉環(huán)管理切實保障村民各項勞動權益。
“我們將持續(xù)鞏固以工代賑項目建設成果,加強黨建示范引領作用,在鄉(xiāng)村振興中起表率、有擔當,助力村集體經濟發(fā)展,讓更多農民在家門口實現長期穩(wěn)定就業(yè)增收。”趙宏說。(記者 宋爽 通訊員 張磊磊)
北疆新聞 | 內蒙古自治區(qū)重點新媒體平臺,內蒙古出版集團?內蒙古新華報業(yè)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(fā)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。
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,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,轉載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,并附上原文鏈接。
二、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(作品)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,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,聯系郵箱:bjwmaster@163.com。
版權聲明:北疆新聞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-1
Copyright © 2016-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15120200009-1蒙公網安備:15010502001245